订阅
昆明推拉棚 https://www.zp10100.com 从古至今,关于“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的讨论从未停止过,在变幻莫测的投资界,投资大师们与时代的互动,也从未停止。 50-60年代末生于熊市 1929年,美股大崩盘,全球经济大萧条,次年巴菲特出生,1930年至1932年,道琼斯指数跌幅高达86%,或许巴菲特在后来回看这段历史,也曾惊奇于世界以这样的方式迎接他的到来。 1931年,巴菲特的父亲开办了一家股票经纪公司,巴菲特在家庭的影响下对证券产生了独特的兴趣,于11岁买入了人生第一只股票。 20世纪50年代,巴菲特从商学院毕业,彼时美国的经济发展强劲,美股持续走高。 巴菲特的投资也尚处于早期,当时烟蒂法则行之有效,其基础正是在于市场的变化和信息的更迭速度远未能赶上美国的发展速度,使得美股有不少“捡烟蒂”的机会。 60年代末-80年代初长于熊市 巴菲特在1969年年初的致股东信中写道:大量对于投资的专注已经导致市场的交易行为变得极度追求短期的利润,市场的投机性大大增加。 基于当时的市场情况及巴菲特对于自身的评估,其于1969年宣布第一次退休,也进一步加速了巴菲特投资策略的转变。 1969年底到1970年,美股一泻千里。 70年代,“漂亮50”破灭叠加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1973年标普500下跌13%,次年,标普500下跌20%。 巴菲特趁势“抄底”华盛顿邮报,并取得巨大成功。 70年代末,第二次石油危机冲击市场,市场估值进一步下滑,使其能在更为舒适的估值范围内购买股票。 巴菲特在熊市的表现可以用完美来形容,1973 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时标普500指数下跌13%,巴菲特取得5%的正收益率; 次年标普500继续大跌20%, 而巴菲特则取得6%的正收益;1977年第二次石油危机中,标普500指数下跌8%,巴菲特取得32%的业绩;1981年保罗沃尔克采取“休克疗法”压制通胀,急速抬升利率近10%,标普500下跌7%,巴菲特收益率为31.8%。 巴菲特真正实现了,长于熊市,成于熊市。 20世纪进化于熊市 2007年,资产证券化泡沫破裂,全球金融危机一触即发。 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前后,巴菲特对工业、能源、医疗保健和可选消费等行业资产增加,也是在这样的契机下,巴菲特对于组合的分散程度及抗风险能力做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2009年,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一封信中写道:在过去两年的混乱中,我们投入了大量资金。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理想的时期——低谷期是他们最好的朋友。 巴菲特强化了其在市场低迷期重仓优质标的的购买策略和应对低谷期的投资态度。 2000年至2021年,巴菲特绕不开的争议来自于错过与互联网时代的共振。 也是在互联网公司身上吃过的亏,让巴菲特进一步拓展了其在科技成长型企业的能力圈。 2022年,巴菲特减持新能源赛道个股,引发市场争议,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新能源赛道估值。截至到现在,巴菲特未对减持进行公开表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投资者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与变化共存,而兵无常势,伟大投资者与时代的共振其实也是与变化的共存。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